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圆桌论坛综述

发布单位: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10:42:27

6 月 28 日,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承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


图片

图 |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未来方向。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李学锋,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罗龙,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等出席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夏泉主持。

图片

图 | 李学锋致辞

图片

图 | 罗龙致辞

图片

图 | 孙彧致辞

图片

图 | 夏泉主持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民族研究》主编王延中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阮朝奇研究员,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教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教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副主任陈奕平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学科建设路径、实践意义等主题展开深入阐述,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该环节由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程京武教授主持。


图片

图 | 主旨发言


圆桌论坛环节由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郭团研究员主持。国家民委教育司高校处处长金彦超,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春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基地副主任王伟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李从浩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田钒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冯瑞教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暨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涛教授,等嘉宾就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图片

图 | 金彦超发言

金彦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背景、现实挑战及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他指出,16所重点院校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意义重大,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使命。当前学科建设迫在眉睫,需实现理论、实践、机制三方面上的主动。对此,金彦超认为未来应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强化协作,推动学科建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构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与实践根基。

图片

图 | 杨晓春发言

杨晓春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在招生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具有探索空间。当前不少高校已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开设,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他建议在强化课程支撑、整合教学资源方面持续深化交流,携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扎实落地。

图片

图 | 王伟发言

王伟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她指出西安交大虽以理工见长,学科基础存在一定短板,但通过“一个基地、两个并重、三个特色、四个方向”的规划,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因此,王伟强调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通过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图片

图 | 李从浩发言

李从浩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中的探索实践,包括教材编写、课程体系完善与师资整合等方面的进展。他建议在方向设置上强化“规定动作”共识,同时结合高校特色推进“自选动作”,并倡议构建协同共享、各展所长的共建机制,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 | 田钒平发言

田钒平分享了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建设历程与推进举措。他指出,西南民大通过成立委员会、凝练学科方向、建设课程体系、打造实践育人模式等,正在全方位构建学科发展框架。然而,当前仍面临诸多困惑,学科内涵界定、方向规范以及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等问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研讨与探索,以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 | 冯瑞发言

冯瑞介绍了西北民族大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中的总体布局与阶段成果,围绕基础理论、河西走廊研究、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等方面凝练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与多民族语言优势。冯瑞期待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共建共享、守正创新。

图片

图 | 刘涛发言

刘涛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融合展开讨论。他指出,在话语体系构建上,要形成隐喻性概念,以增强说服力;在叙事体系建构上,要依赖数字时代的技术逻辑支撑;在传播体系建构中,全媒体时代要完善全媒体传播、品质传播等全套内容。他强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落地,需借助传播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会议最后由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陈联俊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各试点高校在学科定位、方向设置与制度构建等方面的经验互鉴与理论深化。会议在凝聚学术共识、探索体系化建构路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理性强、实践导向明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来自国家民委、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